厚沙系統不用換水??

專業魚缸搬運、移缸服務 冷水機安裝/清洗/維修
各式海洋生物販售,魚缸訂製,客製化魚缸
小弟淺見,下海8年多,從小缸玩到大缸,一直是用薄沙,之前也是都靠著換水維持缸裡生態,但期間也遇過倒缸,也曾有放棄上陸念頭,去年2月剛買新缸,也是用薄沙且第一次養米粉,但最後還是全GG養不起來,甚至造成魚也接連死亡,當時很絕望,後來朋友引薦認識一位好友,來看過我的缸後建議改厚沙系統,當下也是抱持著死馬當活馬醫;4月翻缸改厚沙系統到現在,照著方式只有滴定營養素,還有定期下活菌,第一次感到是玩海水,不是被海水玩,缸裡生物相當穩定,且也省掉買一堆設備及藥水的費用,歷經1年多真的從沒換水過,看著缸裡美景真的很欣慰找到對的人。附上圖片,有圖有真相。
PH84_250824205441_d9725.jpg


PH84_250824205441_29d46.jpg


PH84_250824205441_3ffb3.jpg
想請問沒換水,那有機物怎麼處理呢?
用活性碳吸附嗎?
 
活砂只是因為不用洗才用他沒別的原因了!所以他不是重點:ROFLMAO:
我還是會用活石,因為砂層裡面有些微生物還是必須靠活石帶入(麗如一些砂蟲..生物等等)
如果真的不用活石,那就需要挖一杯我的砂當種砂,帶入這些生物,
不過目前這樣的案例不多,所以也沒辦法拿出來討埨
如果活石品質穩定的話那確實就比較不用擔心生物相引種的問題了。

補充一下你說的離子,我用的鈣跟鎂都是游離態的,所以沒有氯的問題
我是覺得添加的東西越單純越好,餵食也都是有經過提純粹取出所需要的養分其他不要的都去除
這樣就不會增加魚缸的負擔
包括氯化鈣以及氯化鎂在內,所有用來補充海水缸中鈣鎂的手段補的都是離子態,否則生物也無法利用。

以鈣為例,若要在不添加氯離子的情況下針對珊瑚缸進行補充的話只有氫氧化鈣、有機鈣鹽(e.g.甲酸鈣、乙酸鈣)、和溶解的碳酸鈣(鈣反)這三個選項而已。
 
效率更好?
但從珊瑚吸收頻譜看起來長波長的響應就是很差啊。
甚至到UV也會掉下去。
藍光地方的響應最高耶。
至少文獻上是這樣。
吸收效率和光合作用效率基本上是兩件事,因為被吸收的光能不見得都會被拿來驅動電子傳遞鏈上的氧化還原反應。
珊瑚以及藻類體內用以防禦強光的物質(e.g. 類胡蘿蔔素、螢光蛋白、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所能吸收的多半是短波長的光,反之針對長波長的紅光則比較少防護手段。

像是Danna Riddle這篇就有發現即使珊瑚整體對於藍光有比較高的吸收率,紅光下的光合作用效率(relative electron transport rate)仍然是略高於藍紫光。

The spectral quality of light is a key driver of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adaptation in Stylophora pistillata colonies from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Red Sea
另外這篇的結果則是有發現從淺海採集的薑在白光下的光合作用效率高於藍光;反之深水區採集的薑則是在藍光下有較好的光合作用效率。因此珊瑚也是可能因為長期適應的環境差異而對相同光譜有不同的反應。

這我倒是很少聽說…
我本身已經是少數白光開比較多的哈哈哈(跟身邊遇到的魚友比起來)
眼睛不喜歡太藍….
但也大概開個20%而已….
我瞬間想到的是老李在24:00開始的討論中提到的小實驗。他是說他有發現在純白T5缸中的一些粗枝型A屬反倒有更好的生長及顏色表現。

這得看養的珊瑚吧,我想~
有些要靠自然光的珊瑚確實白光多一些反而比較好看。
而現在很多螢光系的珊瑚。在藍燈下才能突然顯他的顏色。
比如米粉榔頭等等~
特別有些較rare的珊瑚有些也得靠藍光打出顏色。

但薑系列確實需要…白光
附上100%白光跟20%對比
(燈具G6 XR15 *6)
其實即便是藍燈下顏色會比較豐富的螢光珊瑚我也還是偏好在明亮的白光下欣賞,至於純藍燈我則一直都是當作可有可無的飯後甜點,純粹就用來在關燈前稍微自high一下。
像我家裡的純HQI缸就是直接連單開藍燈的選項都沒有,不過我也照樣養得挺開心的。
 
最後編輯:
吸收效率和光合作用效率基本上是兩件事,因為被吸收的光能不見得都會被拿來驅動電子傳遞鏈上的氧化還原反應。
我回覆完確實也有想到是不是拿去行光合作用的跟拿來發光的波段可能不太一樣。
但~現實上純白光應該是沒辦法養的吧?

至少以前白光的年代也是開到很強讓光譜有足夠藍光吧?

現在來說也沒看過哪個珊瑚在全藍燈的環境下活不了的。

另外,衰減係數的關係。
海水中紅光傳播距離很短。
藍紫光才能達到較深的水下。
也就是說無論深水淺水區,能利用的藍紫光一定遠高於紅光。
基於生物演進方向的推論來說,傾向利用藍紫光也更合理一點?
珊瑚以及藻類體內用以防禦強光的物質(e.g. 類胡蘿蔔素、螢光蛋白、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所能吸收的多半是短波長的光,反之針對長波長的紅光則比較比較少防護手段。

像是Danna Riddle這篇就有發現即使珊瑚整體對於藍光有比較高的吸收率,紅光下的光合作用效率(relative electron transport rate)仍然是略高於藍紫光。

The spectral quality of light is a key driver of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adaptation in Stylophora pistillata colonies from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Red Sea
另外這篇的結果則是有發現從淺海採集的薑在白光下的光合作用效率高於藍光;反之深水區採集的薑則是在藍光下有較好的光合作用效率。因此珊瑚也是可能因為長期適應的環境差異而對相同光譜有不同的反應。
這倒是符合上面說的。
畢竟深水區應該沒有紅光了。

其實光是用par計測自己缸子60-70cm深度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藍光跟白光在水中衰減程度的差異了。
我瞬間想到的是老李在24:00開始的討論中提到的小實驗。他是說他有發現在純白T5缸中的一些粗枝型A屬反倒有更好的生長及顏色表現。
這我倒是蠻相信的,多點不同波長的光對不同珊瑚可能都會影響發色。UV也很多人說可以讓珊瑚顯色。
其實即便是藍燈下顏色會比較豐富的螢光珊瑚我也還是偏好在明亮的白光下欣賞,至於純藍燈我則一直都是當作可有可無的飯後甜點,純粹就用來在關燈前稍微自high一下。
像我家裡的純HQI缸就是直接連單開藍燈的選項都沒有,不過我也照樣養得挺開心的。
但不可能完全不開藍燈飼養啊😂
想用什麼色溫欣賞倒是蠻主觀的。
這也是主流燈廠都有留白燈的原因吧。
(看各路大神自D燈常常都全藍紫uv, 對他們來說大燈廠的白燈就是浪費電費跟騙錢的玩意兒😂

我個人也是傾向得留點白燈~
 
小弟淺見,下海8年多,從小缸玩到大缸,一直是用薄沙,之前也是都靠著換水維持缸裡生態,但期間也遇過倒缸,也曾有放棄上陸念頭,去年2月剛買新缸,也是用薄沙且第一次養米粉,但最後還是全GG養不起來,甚至造成魚也接連死亡,當時很絕望,後來朋友引薦認識一位好友,來看過我的缸後建議改厚沙系統,當下也是抱持著死馬當活馬醫;4月翻缸改厚沙系統到現在,照著方式只有滴定營養素,還有定期下活菌,第一次感到是玩海水,不是被海水玩,缸裡生物相當穩定,且也省掉買一堆設備及藥水的費用,歷經1年多真的從沒換水過,看著缸裡美景真的很欣慰找到對的人。附上圖片,有圖有真相。
PH84_250824205441_d9725.jpg


PH84_250824205441_29d46.jpg


PH84_250824205441_3ffb3.jpg
感謝您的完全信任,才能有這樣的成果
讓我們一起輕鬆玩海缸 :love:

如果活石品質穩定的話那確實就比較不用擔心生物相引種的問題了。


包括氯化鈣以及氯化鎂在內,所有用來補充海水缸中鈣鎂的手段補的都是離子態,否則生物也無法利用。
以鈣為例,若要在不添加氯離子的情況下針對珊瑚缸進行補充的話只有氫氧化鈣、有機鈣鹽(e.g.甲酸鈣、乙酸鈣)、和溶解的碳酸鈣(鈣反)這三個選項而已。
這些理論我也沒有過多的研究,所以問了實驗室~以下是實驗室的回覆

上述說明完整度比較籠統,所有鈣鎂確實都要離子態才能被應用,包括人、植物、動物、珊瑚…等,但需要看你投放產品的最初原態是什麼,需要經過幾道的轉化過程才變成離子態來被予以吸收、就如同在農作物上的應用,仿間鈣肥一大堆產品,但真正能達到速效的真很難遇到,通常下了這些鈣鎂肥,都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轉化後,變成離子態才被吸收應用,轉化時間長度不一,應用在珊瑚缸亦同,另不增加珊瑚缸裡氯離子負擔的原投放物選項有很多,不僅上述三選項,只是上面三選項比較通俗常見,其它沒被列出的,要看缸合不合適、需要補充、或是透過其它應用萃取方式來將鈣導入珊瑚缸,而被生物吸收使用。


我確實也是用這個方法養了10幾年,也幫助過不少魚友用這個方法飼養,目前也是沒碰到什麼問題,這時候太過專研理論對我而言就比較沒有意義了:ROFLMAO:
 
我回覆完確實也有想到是不是拿去行光合作用的跟拿來發光的波段可能不太一樣。
但~現實上純白光應該是沒辦法養的吧?
你是指純用一般藍光加螢光粉的白LED嗎?
不然純用6500K的HQI或T5我是都有看過養得不錯的例子。
純LED的話我就不曉得了,也沒看過其他人有類似的操作經驗。
 
這些理論我也沒有過多的研究,所以問了實驗室~以下是實驗室的回覆

上述說明完整度比較籠統,所有鈣鎂確實都要離子態才能被應用,包括人、植物、動物、珊瑚…等,但需要看你投放產品的最初原態是什麼,需要經過幾道的轉化過程才變成離子態來被予以吸收、就如同在農作物上的應用,仿間鈣肥一大堆產品,但真正能達到速效的真很難遇到,通常下了這些鈣鎂肥,都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轉化後,變成離子態才被吸收應用,轉化時間長度不一,應用在珊瑚缸亦同,另不增加珊瑚缸裡氯離子負擔的原投放物選項有很多,不僅上述三選項,只是上面三選項比較通俗常見,其它沒被列出的,要看缸合不合適、需要補充、或是透過其它應用萃取方式來將鈣導入珊瑚缸,而被生物吸收使用。


我確實也是用這個方法養了10幾年,也幫助過不少魚友用這個方法飼養,目前也是沒碰到什麼問題,這時候太過專研理論對我而言就比較沒有意義了:ROFLMAO:
從他們的敘述上來看感覺比較像某種有機鈣。
稍微澄清一下,e.g.是example的縮寫,所以我只是舉了甲酸鈣和乙酸鈣這兩個例子而已,不代表它們是唯二的有機鈣選項。比如西肯的Reef Calcium用的就是葡萄酸鈣。
另外氧化鈣溶於水也一樣是氫氧化鈣,所以這邊我是直接歸在一起。

不過如果不是這方面的誤解的話那我是蠻好奇到底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能補充鈣的化合物當然有一大堆,只是任何補充手段都一定會同步補入另外的陰離子,因此能否用在海水缸的重點就是取決於這個陰離子是否會嚴重影響海水的離子平衡。
比如硝酸鈣雖然是農業上常用的鈣肥,但在多數的海水缸中就不見得很合用了(除非是在高硝酸鹽消耗的低鈣化缸,例如以海葵或是軟珊瑚為主的缸)。
 
最後編輯:
你是指純用一般藍光加螢光粉的白LED嗎?
不然純用6500K的HQI或T5我是都有看過養得不錯的例子。
這都有藍光啊哈哈哈
我只是指出藍光是必須的其他光未必而已啦~

你說的兩種燈就是效率太差而已都變熱能了
轉換效率很差。
純LED的話我就不曉得了,也沒看過其他人有類似的操作經驗。
LED 除非特別買純色的綠光紅光UVLED

不然這種半導體都是直接能隙, 單波長的

沒有所謂白光LED, 都是混的(藍光led+phosphor)

不過雖然沒做實驗
但以我的理解,純藍光可以養

純紫 純紅 純綠光應該都沒辦法養喔
這些光在海水裡面一下就衰減了。
 
不過雖然沒做實驗
但以我的理解,純藍光可以養

純紫 純紅 純綠光應該都沒辦法養喔
這些光在海水裡面一下就衰減了。
從現有的文獻來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因為藍光本身除了光合作用外還參與了很多珊瑚的其他生理作用,而且功能似乎也無法被其他波長的光取代。
例如螢光及色素蛋白的生成、共生藻的細胞週期、和鈣化作用等都已知會受到藍光的調控(獨立於光合作用)。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