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帆的千針石林-結束在2025.10.12

天然海水▪各國珊瑚▫海水魚▪各式硬體設備▫魚缸設計規劃▪維護保養
0980997889 LINE ID:harryshit
這是我的第二個缸子。第一缸是個厚沙系統,在設缸前預想的是一個簡單的LPS缸,但還在養水期間,就把目標轉向SPS,後來因為設計上完全不適合,加上我個人的各種摧殘,整個系統的狀況很差,花了我不少時間精力去學習怎麼處理。雖然最後沒有做的很好,但也吸收了不少東西。

2016年9月開始,趁著要搬家的機會,徵得家人的同意,開始進行新缸的規劃,算算時間,這個新缸也籌備了超過半年了。因為前一缸有太多要解決的難題,像安全、水流、營養鹽、有機鹽、燈光等等,剛開始規劃新缸時,想的一直是設計出一個能解決所有問題,功能完整的新缸。尤於想法實在太多太多了,最後想出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太過複雜。後來聽取了一些朋友的建議,把缸子的設計盡量簡單化,抓好幾個重點,其他部分能方便執行例行性維護工作就好,才總算拍板定案。雖然還沒有完全就緒,但也是時候該上來分享一下,在正式運轉前聽取各方大德的建議,盡量把缸子的每個細節都調整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這缸會是以SPS為主的混養缸,所以一些日常維護的動作省不了,沒辦法朝懶人缸前進。因為不能懶,退而求其次希望不會太麻煩,所以上一缸在日常維護的兩大缺點也要先進行改善,不想再有每次換水換濾袋洗白棉時都像打仗一樣的狀況。第一是因為設計和魚缸擺放位置的不良,在進行換水或洗濾袋等日常工作時都像在進行什麼大工程,常常還要拖把待命。第二是儲物空間不足,後期魚缸兩旁和上方堆放了一堆東西,要拿要用都很麻煩,看起來也不美觀。有鑑於此,這次對硬體規劃的要求,希望能達到「外觀簡單清爽不雜亂,維護輕鬆容易好執行」。最終理想就是每天花點時間,輕輕鬆鬆完成要做的事,把水質搞定,有空視斷枝狀況移個位置,剩下時間都省下來坐在魚缸前面休息。

日誌:

2017.09.02 開缸
2017.09.18 魚隻開始移入
2017.09.24 斷枝移入


以下是目前已定案的硬體資訊:
主缸:90x60x50,背娃娃,黑框有邊條,舖5~7cm的底砂

底缸:70x50x45,含白棉架,濾袋架x2,藻缸兼訓餌區

底櫃:90x60x88,含主缸總高度148cm,底櫃內加LED燈條

側櫃:40x60x160,含十個插座和一個網路孔,一個收納式工作平台,一個滴定桶托盤

燈具:AI 52HD,以圖軌吊在天花板上

造流:Rossmont m900 x2 with controller,Maxspect XY-130 x1

控制器:GHL Profilux 3

滴定:GHL一代四頭滴定副機

冷水機:Resun CL-450

自動補水:澳多ATO

主馬:Kraken DC-6500

冰水馬:

蛋白:

鈣反:

系統還沒決定好,大致上會是一般用碳源+菌種+蛋白的養法,但會使用Microbubbles。元素補充打算以鈣反為主體,再加滴定三大元素,希望這樣可以不用每個月調一次滴定液。換水部分初期目標是每週5%~10%的換水量,後期也許會嘗試以打濕泡替代換水。


以下是目前的照片:

主缸和底缸:
PH84_F_15_170512150635s.JPG


側櫃,由下往上開始依序是滴定格、電氣櫃、藥品櫃、工作平台、置物櫃:
PH84_F_15_170512150953.JPG


電氣櫃:
PH84_F_15_170512151247.JPG

PH84_F_15_170512151247_1.JPG


工作平台:
PH84_F_15_170512151624s.JPG


補水區與鈣反區:
PH84_F_15_170512151731.JPG



預計可以開始養水的日期大概會是六月底,也請大家幫忙在一些還沒決定好的選擇上給些建議,感謝大家:em04::em04:

 
最後編輯:
我買冷凍水蚤,連續兩個星期,隔天加一塊,PO4就爆表了,約4週前就停用了
冷凍水蚤這麼強哦?那我把橈足的量提升一些,看看會不會有效果。

就我缸子狀況來描述,當PO4 爆表,No3約5時約持續3週,軟體開的很瘋狂,硬骨有暴增生長點,但整體偏黑
問一下,在這個時期有考慮增加光照嗎?我只是純猜測,感覺這種水質如果增強光照,也許有助於消化多餘的營養鹽,對珊瑚成長發色也會有幫助。
 
冷凍水蚤這麼強哦?那我把橈足的量提升一些,看看會不會有效果。


問一下,在這個時期有考慮增加光照嗎?我只是純猜測,感覺這種水質如果增強光照,也許有助於消化多餘的營養鹽,對珊瑚成長發色也會有幫助。
我光設定不變,因為如果增強光,骨的陰陽面會反差很大,因為我主要是白光多,所以會看起來更糟⋯⋯,心情更差。
 
爬了一下舊文,目前重新開缸進入第六個月,看起來的狀況跟小銘大大說的這段有些類似。骨肉比較厚的目前沒什麼異常,但肉薄的很容易STN,就是看起來乾乾的,沒什麼生氣的感覺。不過我不是P上升N不動,是PO4升不上去:
PH84_191230081434_bb70f.png


我沒有蛋機,一直是用比色法測試劑,目前用的是Colombo,Salifert用來做Double check。PO4從9月中開始到現在,一直維持無色狀態,增加劑量之後顏色依然不明顯,我想測試結果應該有一定的可信度。

目前沒有任何吸附劑,蛋白沒開,沒有加硝化菌類的添加物,所以我找不出PO4拉不起來的原因。因為PO4過低產生的影響,目前觀察起來有骨很容易失去螢光蛋白,而且穿裙很慢。還有長出一些應該是紅毛藻的東西。

比較明顯的例子是這支
PH84_191230083827_addd0.jpg

九月中買來時是桃紅色,然後顏色漸漸變白,到十一月時變金的,十二月初就幾乎白色了。這個月增加了AF AVBE的量到每三天兩滴,很明顯又回到基本的綠色,這兩天稍微又出了一點紅頭

另外像這支
PH84_191230094932_460e9.jpg

也是差不多的狀況,九月中收到時是正常的紅色,大約十一月後就漂白了,同樣是加強餵食後,稍微恢復一些紅頭

其他斷枝的情況大都是這樣,顏色逐漸變淡,穿裙的速度也很慢。而兩三棵整棵的則沒有這種問題,不至於有色淡或萎縮的狀況,骨肉、出毛也還算正常。

疑似紅毛藻的藻則是長這樣,強光面長的比較多,弱光區少一些:
PH84_191230102121_46ec4.jpg


如果最近弄得到少量的磷酸鉀,可能會滴一些來測試看看,是否真的是PO4太低造成這些問題。
造成红毛藻是不是低有机物呢?
 
造成红毛藻是不是低有机物呢?
我查不到這種藻的資料,一般google到的都是你在另一篇貼出來的那種藻,有關我缸裡長的這種藻,資料好像不多,所以不確定。其實我最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也許這只是某種表面毛絨絨的鈣藻而已,不然怎麼會這麼難刷。

但我的缸不太可能有機物太低,最近在往有機物太高或鐵含量太高這方向查。
最近愈長愈多了,說實在有點苦惱啊
 
最後編輯:
Red turf algae.
 
Red turf algae.
稍稍Google了一下,很多都說使用mexican turbo snail這種螺效果最好,少部分是使用海膽,建議翻缸的也很多:cool:
不過不知道Mexican turbo snail是哪種螺,來去別的版發文詢問了,感謝。
 
五年多沒更新了。這段時間因為工作、家庭、小孩逐漸長大,缸況也起起伏伏,到最後都沒養出心目中理想的樣子。

最糟的一段,大概是忙到完全疏於管理的時候吧?
也許是連鈣反的 CO₂ 用完都沒注意到的時期,也或是整缸被無限分裂的紅奶嘴佔滿,把其他珊瑚打得死傷遍地的那陣子。

其實也記不太清楚了。即使翻了手機舊照,很多畫面也沒辦法馬上想起當時的狀況。
但不變的是,缸裡一直有生命在。即使在缸況不好的時候,也總是會有些珊瑚長得快,可能是奶嘴,可能是花環、靈芝、米粉。
魚也總是有幾隻,而從開缸養到現在的老魚「多莉」,始終在裡面。

去年初工作有了一些變化,平常日又要回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於是下了決心想來個大整理。當時對舊缸的一些細節開始有些不滿意,於是訂了一個尺寸略小的新缸,打算重新開始。但隨之而來的是可能要外派的通知,就接在新缸已經下訂之後的不久。因為公司遲遲沒有肯定消息,讓我想撤缸也不是,想開始添加生物也不對,就這樣拖了一年多。

最後,在這個月初終於確定,該撤缸了,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撤缸程序。首先是將主缸的生物都移到底缸,接著清砂、出清珊瑚和部分設備,到這裡為止都依著心裡的規劃走。出完珊瑚後,剩下少少的幾隻魚陪著老多莉在底缸,準備10/18那週找個好人家託付多莉,然後去旭海拍照時順便野放剩下的魚。

這週三天連假,陪妻小回娘家住了兩晚,回去前底缸的配置只有一台循環馬達搭配冷水機,這是我脫離新手期之後,缸裡循環最少的一刻。今天晚上回到家,一進門就發現底缸混濁,開缸以來從未遇過水這麼混濁的時候,看到時心理覺得不妙了。一靠近魚缸,就發現有魚屍浮在水上。仔細一看循環已經停了,不知道什麼東西卡住了沉馬,導致整個經過冷水機的主要且唯一循環停了下來,沒有流動。

女兒聽到我說魚死了,也衝到我旁邊問我多莉呢? 因為當下水只有微微的味道,還沒開始發臭,我猜測整個循環停下應該沒有很久,而且老多莉一向身體粗勇,經過大風大浪,也許還在掙扎。結果稍微找了一下,就發現它卡在石縫裡,已經動也不動。撈出來看,身體都還沒腐爛,可能真的還走不到幾個小時。

開了記錄查看,停止循環的時間差不多是24小時左右。溫度最高只到26.5度,但ORP已經低到負值,也就是說缺氧大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以往在一般常態情況下,我的主缸一定會有至少四股水流: 主缸循環+ 3台造浪,因此就算是主馬達出了狀況停下,因為主缸水流夠大,也不會有缺氧的問題,通常生物還可以撐上好一陣子,而這幾年來我的運氣也不錯,設備不會在我不在家多天時出狀況。沒想到在最後一週,反而出現了致命的失誤。

本來已經沒打算更新這篇分享文了,但發生了這樣的意外,總覺得該記錄點什麼。

這是老多莉的最後一面:

PH84_251012211531_4ad4c.jpg


太太和我說先把他冷凍起來,下週去旭海時送他最後一程,也算是讓他回歸大海的懷抱。

處理完魚屍之後,暫時還提不太起勁處理剩下的東西。好在水的味道不重,只簡單重啟了循環,倒了一些硝化菌讓它分解一下,剩下的等明後天再說吧。

但這個三呎缸到這裡就真的結束了,以上,下台一鞠躬。
 
最後編輯:
十幾年前養淡水的時候也有類似的經驗,只不過當初是要擴缸所以把魚先移到暫養的整理盒,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打氣機風管彈出來,發現的時候魚已經全滅,其中也包含一些養了多年的老魚。
當下心情也是超級糟,本來想說幫他們換個新家結果最後變成送他們上路……

題外話,我一直覺得缸子出狀況時的水濁是個挺神奇的現象。
比較常見的論點是認為大量生物死亡的有機養分會促使細菌增生進而導致水濁,不過前陣子我家裡的缸子飛到33度時反而在還沒有任何傷亡的時候水就已經開始濁了,而且我那缸活石生物一直都很少(從來沒看過扁跳蝦或是鋼毛蟲),所以我也不覺得是大量小生物死亡所致。
我目前是傾向認為水濁或許不見得和有機養分有關,而是缸內細菌被環境的擾動(e.g. 溫度、溶氧)直接或間接刺激開始快速分裂(quorum sensing?)。
 
十幾年前養淡水的時候也有類似的經驗,只不過當初是要擴缸所以把魚先移到暫養的整理盒,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打氣機風管彈出來,發現的時候魚已經全滅,其中也包含一些養了多年的老魚。
當下心情也是超級糟,本來想說幫他們換個新家結果最後變成送他們上路……
本來是送他大屋,結果是送他上路,真的是很地獄......

比較常見的論點是認為大量生物死亡的有機養分會促使細菌增生進而導致水濁
我目前是傾向認為水濁或許不見得和有機養分有關,而是缸內細菌被環境的擾動(e.g. 溫度、溶氧)直接或間接刺激開始快速分裂(quorum sensing?)。
必須說我是第一次遇到水濁,所以沒有其他的經驗。我不太懂的部分是本來常見的論點是有大量有機養分導致細菌增生,這個說法是有養分來供應細菌增生用。但如果是受環境擾動影響,水中就沒有額外的養分來源,這個情況下細菌沒有足夠的供給,也能快速增生嗎?
 
必須說我是第一次遇到水濁,所以沒有其他的經驗。我不太懂的部分是本來常見的論點是有大量有機養分導致細菌增生,這個說法是有養分來供應細菌增生用。但如果是受環境擾動影響,水中就沒有額外的養分來源,這個情況下細菌沒有足夠的供給,也能快速增生嗎?
我目前是有想到的兩個可能的解釋。
第一個是也許缸內養份的量原本也不是不足以讓細菌增生,只是整個群落在穩定狀況下達到一定規模後生長也緩了下來。
又或者水濁的時候缸內的總細菌量其實並沒有顯著增加,只是在擾動後生長的介質從固體表面的biofilm變成了水體。

除了倒缸事故外另一個我遇過很多次的狀況是剛開缸放入新鮮海水時水常常會在幾天後濁掉(純空缸跑水),但只要少少幾顆活石就足以讓水清澈。有趣的是改成死石似乎就沒有這個效果了,這也讓我覺得這現象和表面積可能也沒有很直接的關聯。

不過養分到底哪來這點有時候的確是挺玄的就是了。我有一缸基本上如果不上UV水一定是濁的,但裝UV後整缸就會改成長滿果凍狀菌膜,養了兩年多都沒解決(200L水體只有三隻十公分不到的中小型魚),所以我才覺得菌濁的現象可能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單純。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