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缸的循環流量

fridayrush

🔰
註冊時間
2004/08/05
文章
150
按讚
1
經驗點數
51
金幣
5
最近設立了一個FO缸,也在國內外網站看了許多相關訊息
但有一點小弟無解,那就是循環水量的問題
忘記在哪看過,有關於滴流的進水不能太快,否則硝化菌會無法反應,好像6*總水量/h
但又有人講,過濾要10*總水量/h,已提供足夠氧氣給硝化菌,那這樣一來,就推翻上面的理論,感覺上有點渾沌不明........
又底部缸裡放濾材,在相同空間裡,分隔的隔板越多,水流的流經速度也越快,那是否硝化菌也來不及作用?
總覺得要考量的因素蠻多的...........
希望各位大大不吝賜教
 
會養都不回應
我是新手,正準備設缸中
有人說6*總水量/h,講是這樣講說很好
每個人也想循環多次
但這樣很誇張
一頓的水
那不就要6000/h
要上哪裡找??
所以,還是不要養多吧!!
 
下面引用由green2004/08/15 05:50pm 發表的內容:
會養都不回應
我是新手,正準備設缸中
有人說6*總水量/h,講是這樣講說很好
每個人也想循環多次
...
我覺得養魚在自己預算內循環量越大越好1小時6~8都正常,因為還要扣除上升的水壓,出水的阻力,馬達出水量本身的誇大不實,如果是1噸的水,可以用2顆臥式馬達喔
 
還是有大流量的馬達啊,Dolphin有可以打到11500GPH的流量,換算成公升一小時可打46000公升,所以在國外的玩家,有的人一小時還打到40~50次的循環量。
馬達出水量也是要看揚程和線性圖,並非誇大不實啦,一般所標示的循環量是指沒有水流損耗及20公分以內的水量吧。
 
這個問題..或許請教臭酸大..會有明確答案.....
傳說中臭酸大的缸子裡面有大大小小無數的洞.......
洞多的話....應該流速問題可以獲得緩解....同樣的水量+多洞數....應該會比只有兩三個洞的循環更有效一點.......
詳情...可能還是要請臭酸大解說一下.....
因為小弟也是道聽塗說的新手...ㄏ哈ㄏ...
不過臭酸大缸子的洞數多是肯定的....
 
下面引用由fridayrush2004/08/17 03:07am 發表的內容:
還是有大流量的馬達啊,Dolphin有可以打到11500GPH的流量,換算成公升一小時可打46000公升,所以在國外的玩家,有的人一小時還打到40~50次的循環量。
馬達出水量也是要看揚程和線性圖,並非誇大不實啦,一般所標 ...
fridayrush兄確定有每小時流量46噸水量的臥式馬達??
確是定46000公升嗎??這樣的流量相當於11顆NS-70臥式馬達的流量ㄝ@@....哇哩勒...好嚇人喔
抱歉我孤陋寡聞,可不可以給我這個產品的網址連結,我好想看看這顆馬達的瓦數跟體積...
如果不小心被水柱射到,魚會不會飛出去呀....哈哈...我開玩笑的啦,我想這麼強的水流應該也要做非常多道分流吧...
我想如果使用一般的底部缸過濾即使是一噸水,應該也不可能以這麼大的水流來推吧,水流經砂層的水阻這麼高,根本就來不及流過去就從上面溢出了吧,大約6尺缸就有1噸的水量了,這麼高的流量主剛的溢流區要如何設計呢??底部缸又要如何設計呢??我真的很好奇,我之前的五呎缸使用一顆NS_70溢流區的水位約一半,且底部缸毎格相差水位約5公分,如果水量增加11倍,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設計說...
不知道那個國外玩家的缸子是如何設計的,有連結網址嗎??我真的很好奇......
我想有大缸的魚友應該能了解我的疑問在哪.....
 
http://www.dolphinpumps.com/highhead2.htm
在這裡 :)
一個溢流區不夠 就多用一個
洞不夠大 就挖大洞一點 :)
 
最大顆的是用230V的電壓去推說,不過好像是9400 GPH的ㄝ...可是我還是覺得這樣的水量要如何用在一噸水的缸子呀...6尺缸作5個溢流區也很怪吧,底部缸要如何設計才能讓這46噸的水通過砂層呢??真想看看那個國外的玩家是怎麼設計的..
 
http://www.championlighting.com/e/env/0001efXFSXHWfdMhQw9x5S7/Products/Pumps/pumps.html?link=/Products/Pumps/specs.html
這裡也有 確實有11500GPH的馬達喔
我想 會用這顆馬達
應該是五六噸以上水量的缸子 才會用到這麼大顆吧(高雄海X的店面缸應該就用的著)
不過基於風險分散的原則
應該買流量小一點的 多用幾顆
以免一顆掛了 整缸都得停頓下來
 
嗯~~~我也覺得應該要5噸以上的水才有可能設計...這樣算一算約每小時循環10次..
主缸約30尺(假設寬兩尺高兩尺)....真嚇人....
感覺上好像阿哲兄講的比較有可能...利用5顆臥式馬達分散水流,底缸可能要做獨立的5個系統...風險分散...哇~~~~好複雜...想太多了...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