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低密度混養可以用類柏林系統嗎?...... 5/15新增營養鹽問題

海洋生物/水族用品/魚缸製作/設計施工
維護保養/天然海水/餌料生物/水產批發

brainerd

🏅🔰🔰
註冊時間
2011/12/21
文章
277
按讚
1
經驗點數
201
位置
Taipei
金幣
5
魚缸大小
45*30*30
系統類別
Berlin System
生物種類
LPS混養
魚缸資料簡介
軟體:持續增加塞爆魚缸中
生物:金透紅.青蛙.性感蝦
新設一缸 45*30*30 的側濾式簡易抽魚缸

側濾空間約 20(長)*10(寬)*20(高)
側濾部份底部有設計簡易抽除汙泥
目前是以 1/3的舊濾材-陶瓷環+2/3的新濾材-珊瑚砂 在養水中

未來打算以養軟體為主,魚類只打算養一對金透紅
這樣的魚口應該算是低密度的養殖吧?!

所以想說,可不可以把濾材的部分全部換成小顆的活石搭配一支蛋白(M-30 or NS-16)
因為爬文發現,如果純養軟體,以活石做為主要的過濾似乎比較理想?!

以上,不知道是否妥當?
還請板上的前輩給予建議與指點,謝謝
 
最後編輯:
小顆活石的缺點是難有厭氧區形成
以此作為軟體缸的主要過濾的濾材
可能會有NO3累積的狀況
小缸子配合多換水應該會比較好....
 
我是海水新手,不敢指點您,
想請問一下,這個側濾的尺寸,對嗎?

新設一缸 45*30*30 的側濾式簡易抽魚缸

側濾空間約 20(長)*10(寬)*20(高)側濾部份底部有設計簡易抽除汙泥
目前是以 1/3的舊濾材-陶瓷環+2/3的新濾材-珊瑚砂 在養水中

未來打算以養軟體為主,魚類只打算養一對金透紅
這樣的魚口應該算是低密度的養殖吧?!

所以想說,可不可以把濾材的部分全部換成小顆的活石搭配一支蛋白(M-30 or NS-16)
因為爬文發現,如果純養軟體,以活石做為主要的過濾似乎比較理想?!

以上,不知道是否妥當?
還請板上的前輩給予建議與指點,謝謝
 
我是海水新手,不敢指點您,
想請問一下,這個側濾的尺寸,對嗎?

因為底下有設計斜板除污泥,所以是這個尺寸沒錯 (^_^)
 
小顆活石的缺點是難有厭氧區形成
以此作為軟體缸的主要過濾的濾材
可能會有NO3累積的狀況
小缸子配合多換水應該會比較好....

謝謝大大回覆

會突然有這樣的念頭
是因為想到魚口不多 (2隻only),污染應該不大

雖然使用小活石做濾材很難形成厭氧區
但是主缸也會放大顆的活石,多少應該會形成一些厭氧區

還有就是考慮到現在使用珊瑚砂,未來可能會有營養鹽累積的疑慮
以上只是小弟的一些想法,歡迎各位大大指正與建議
謝謝
 
補充問一下

小弟有點搞迷糊了..

過多的濾材(or底砂)容易累積營養鹽
但是營養鹽又必須靠濾材上的硝化菌來做化除
是這樣嗎? 怎麼好像有些矛盾?
 
所以

換水就是很重要的作業

以上簡單說明
 
補充問一下

小弟有點搞迷糊了..

過多的濾材(or底砂)容易累積營養鹽
但是營養鹽又必須靠濾材上的硝化菌來做化除
是這樣嗎? 怎麼好像有些矛盾?

應該拆開來看

蛋白質、殘餌、排泄...等等的廢棄物
在經過"一般魚缸中"細菌的硝化作用
會先變成氨>NO2>NO3
所以NO3硝酸鹽是最終的產物也就是俗稱的營養鹽

所以除了有額外的厭氧區(微氧區)去做脫氮處理
或是有化除器、NP豆豆、吸附劑...等協助外
基本上NO3是無法被移除的
(一般魚缸中的硝化作用無法解決NO3)
所以就必須要靠換水去淡化已產生的NO3

而不放濾材的用意在於
1.硝化菌是夠用就好不是越多越好
(當然硝化菌種類極多 作用與效能也有不同 在此不做比較)
只要有足夠的菌去處理這個生態產生的廢棄物即可
不然容易加速NO3的產出
2.濾材因為多少會阻礙水流通的效率
沒被白棉攔阻也沒被蛋白移出的漏網之魚廢棄物
就容易累積在濾材的地方
導致硝化菌大量滋生去做硝化作用
所以容易加速NO3的產生

所以一般比較偏向
在廢棄物尚未被細菌分解之前(氨源)
就先讓白棉/蛋白/沸石/活性碳先移除大部分
再讓剩下的漏網之魚去給硝化系統處理
這樣可以大量減緩NO3產生的速度
配合定時換水
就可以壓制NO3量在合理的範圍
 
應該拆開來看

蛋白質、殘餌、排泄...等等的廢棄物
在經過"一般魚缸中"細菌的硝化作用
會先變成氨>NO2>NO3
所以NO3硝酸鹽是最終的產物也就是俗稱的營養鹽

所以除了有額外的厭氧區(微氧區)去做脫氮處理
或是有化除器、NP豆豆、吸附劑...等協助外
基本上NO3是無法被移除的
(一般魚缸中的硝化作用無法解決NO3)
所以就必須要靠換水去淡化已產生的NO3

而不放濾材的用意在於
1.硝化菌是夠用就好不是越多越好
(當然硝化菌種類極多 作用與效能也有不同 在此不做比較)
只要有足夠的菌去處理這個生態產生的廢棄物即可
不然容易加速NO3的產出
2.濾材因為多少會阻礙水流通的效率
沒被白棉攔阻也沒被蛋白移出的漏網之魚廢棄物
就容易累積在濾材的地方
導致硝化菌大量滋生去做硝化作用
所以容易加速NO3的產生


所以一般比較偏向
在廢棄物尚未被細菌分解之前(氨源)
就先讓白棉/蛋白/沸石/活性碳先移除大部分
再讓剩下的漏網之魚去給硝化系統處理
這樣可以大量減緩NO3產生的速度
配合定時換水
就可以壓制NO3量在合理的範圍

謝謝大大 精闢的解說
清楚明瞭
小弟有概念了
還是要配合定時換水才是長久之道 ^0^
 
給josh大按個
 
補充問一下

小弟有點搞迷糊了..

過多的濾材(or底砂)容易累積營養鹽
但是營養鹽又必須靠濾材上的硝化菌來做化除
是這樣嗎? 怎麼好像有些矛盾?

沒有矛盾.....
簡單來說過濾系統可移除的營養鹽大於製造出的營養鹽
濾材裡就不會累積營養鹽
 
沒有矛盾.....
簡單來說過濾系統可移除的營養鹽大於製造出的營養鹽
濾材裡就不會累積營養鹽

我想 Josh大 有點出一個重點
就是(一般魚缸中的硝化作用無法解決NO3)
所以我一開始就搞錯了 XDD

其實濾材上的硝化菌可以處理的是 NO2 而不是 NO3
 
返回
上方 下方